警惕创可贴的潜在风险:小伤口的急救误区
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总在所难免,因此家庭中备有创可贴这一应急用品便成了常态。使用创可贴并不只是简单地贴上便万事大吉,不当的使用反而可能加重伤情。
苏州一位4岁女孩彤彤在咬指甲时,不小心撕破了皮肤。家长随即用创可贴包扎了伤口。数日后揭开创可贴时,竟发现孩子手指末端发黑。医生诊断为肌肉坏死,需要截肢。这令人痛心的案例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错误使用习惯呢?
专家指出,使用创可贴时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方法。不是所有伤口都适合用创可贴处理。包扎过紧所导致的血流不畅、肌肉坏死等问题,是造成伤害的“元凶”。正确使用创可贴的方式应当包括:
伤前简单消毒:首先适用于小而浅的切口,不需要缝合。在使用前需对伤口及周边区域进行简单消毒处理。
定期更换:创可贴的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应定期更换。
避免环状包扎:在包扎手指或脚趾时,不要进行环状包扎,以防止血流不畅。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出现红肿热痛及物溢出,应及时就医。
注意有效期:使用在保质期内的创可贴。
不适宜使用创可贴的情况
大而深的伤口:创可贴不利于深伤口的物,容易加重感染。
金属物割伤:如有铁钉、锈刀等造成的割伤或扎伤,需要清洁伤口并避免包裹伤口以防止感染。
动物咬伤或抓伤:对于动物伤害的情况,应该避免使用创可贴。正确的做法是清洗伤口后让伤口并立即就医。
皮肤疖肿感染:对于已经感染的皮肤疖肿,应避免使用创可贴。
对胶布过敏者:如果对胶布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改用其他类型的包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