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企划是什么_OC的分类

2024-11-2905:37:26创业资讯2

年轻人为何痴迷于养OC?

记者:郑雪婧

OC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养OC”的潮流中,尤其是女生。一些人甚至同时养育多个OC角色,将它们视为孩子、家人、朋友,甚至是自我投射。社交平台上的“OC超话”已经有超过5.3万条讨论,OC相关的社群更是吸引了15万多名成员参与。

养OC不仅仅是创作一幅画,更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创作过程。年轻人通过绘制角色的形象、编写它们的成长故事,或者制作手绘动画(由一系列手绘图组成的动态),来赋予OC独特的生命力。如果养育者缺乏画画或写作的技巧,甚至可以通过约稿的方式,支付一定费用给圈内的画师和写手完成这些创作。

“大家都在养OC,现在这个已经成了一种潮流,我如果不参与,感觉就融不进朋友圈。”大学生小慈这样说。她称自己的OC为“女儿”,并且定期为她的形象进行精美的服饰绘制,每次花费都不小,“我家孩子漂亮,当然得穿漂亮衣服,反正我自己少吃几顿也无所谓。”

小慈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一切的投入,她坚信这些花费是“值得的”。她透露,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有相似的心态:“我们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些不满,想通过养OC弥补自己未曾经历的美好。至少,我能让‘女儿’过一个圆满的礼。”为了筹备“女儿”的生日会,她曾向画师和写手支付了上千元的约稿费用。

小圈子里的潜在风险

OC创作的背后,不仅涉及情感的投入,也常常伴随着现实的金钱交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很多交易只能依赖双方的口头协议,这使得圈内的交易风险相对较高,欺诈行为时有发生。

在这一圈子里,B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师。小慈曾多次找到她为自己的OC“女儿”绘制新图,尽管B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每幅作品都需要等待数周时间,但由于B的画风清新、细腻,仍然难得一见。

B却并不总是能轻松赚到钱。她坦言,刚开始接OC约稿时,曾多次遇到被款项的情况,甚至有些人直接“吃霸王餐”。这让她开始只接熟人的单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OC的创作本质上是养育者个性的投射,因此并非每个OC都代表着健康、积极的形象。一些OC的背景设定较为阴暗,甚至充满负能量,还有一些角色的需求较为“擦边”。尽管B有自己的原则,从不接这类单子,但圈内仍然存在一些带有“灰色”元素的创作。

OC文化也常因情感纠纷而引发摩擦。在这个小圈子里,成员们往往在花费和宠爱程度上进行攀比:“我为我的‘女儿’花了多少,别人又为自己的角色花了什么;谁的OC谈恋爱了,谁的OC又和谁闹翻了……”这种比拼的方式,类似于“饭圈”文化,很容易在讨论中引发争吵。

AI的兴起与“纯粹”之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绘图工具逐渐在OC圈内崭露头角,并开始引发一定的争议。许多人认为,由机器生成的OC图像让创作失去了最初的纯粹感,难以体现养育者对角色的真挚情感。也有一些人认为,通过金钱购买绘画、故事和手书来养OC,本身就缺乏劳动的付出,和用AI制作的作品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使用AI绘图的“”们凭借几行代码即可快速生成华丽、精致的OC图,并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广受欢迎。

对于画师B及其同行们来说,AI绘图工具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威胁。她们认为,AI正在抢占自己原本的市场,尤其是在某些平台上,OC作品甚至被用作训练AI的素材,这让她们深感不满。“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师的心血,AI的崛起让我们感到无力,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机器的产物。”

养OC作为一种独特的兴趣和文化现象,正在年轻人中迅速蔓延,它不仅仅是对角色的创造,更是对情感的投入与社交的一部分。随着圈内交易的复杂化、情感纠纷的增加,以及AI技术的挑战,OC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