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教师同仁:
晚上好!我是方小华,身为陕西省汉阴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及班,同时也是陕西省教学能手和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我代表我自己,向本期领读者乔婷婷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乔老师为我们精心挑选了这本专业且迫切需要的书籍——《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在开始阅读之前,乔老师已经为我们的读书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她通过导读PPT为我们指明阅读方向,引导我们认识到,为何我们需要读这本书。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缺少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而这本书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指引和依据。对语文教师而言,“教什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本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接下来,我要感谢今晚发言的五位老师。每位老师的分享都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例如,乔婷婷老师的分享《语文教学路上的“华丽转身”》,强调了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学习技能的重要性。黄发艳老师则重点谈到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老师的分享《用“课文”教“语文”》,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教学的热情与执着。她用自己多次读这本书的经历和教学实践,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张巧老师的《学有所思 思有所悟》让我感受到了她在读书过程中的成长与思考。而柯贤会老师的《读有感》,则为我指明了如何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等实用建议。
经过综合各位老师的分享,我深深感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不仅解决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矛盾与困惑,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语文教学的教材观呢?对此我分享了自己粗浅的思考:首先我们要正确理材的性质、价值及其处理的基本规律。教材不仅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更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和资源。它不仅具有教学凭借价值和资源价值,还具有示例价值和积累价值。
在处理教材时,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和创造。每篇文本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对所有文本提出一样的标准。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正如吴忠豪老师所强调的:“用教材来教语文”。
在新的课程中,教材在不断更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语文教学的教材观,才能在语文教学路上实现华丽的转身。就像老师所说:愿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慢慢总结、慢慢归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我要感谢读书活动的策划者和主持人,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活动的圆满成功。在此再次感谢大家!也感谢每一位教师的宝贵分享和无私付出!祝愿我们每一个人在语文教学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陕西教育》(综合)是我一直关注的刊物。在此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荐此刊物,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助力加油!
谢谢大家!方小华于2023年4月15日撰写并分享此文。
编辑:
此文投稿至《陕西教育》(综合),欢迎各位读者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