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些微妙的转变,许多人的生活轨迹似乎都遵循着类似的脉络:
在二十多岁的年华,我们常常倾向于参照他人的生活轨迹,以此为标尺衡量自己的存在。步入三十多岁,我们开始在意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的生活,而到了四十多岁,我们逐渐开始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前些日子,我的一位朋友做出了一个令我的决定。她用购买了一个价格近两万的LV包包。这让我感到有些惊讶,因为她之前因不当投资不仅耗尽了多年的积蓄,还背上了大笔的。她的月薪仅有一万出头,如今却选择用刷卡的方式购买奢侈品。
我询问她的想法,她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回答我:“看到同事们几乎人手一个名牌包包,我背个杂牌包感觉特别寒酸,与大家显得格格不入,买个大牌子至少能让我显得不那么落后。”我听后既觉得好笑又感到心酸。
好笑的是,有人竟然会为了面子,而甘愿提前消费,使自己陷入更大的“财务危机”。心酸的是,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记忆中,初入职场的我曾鬼使神差地购买了一套昂贵的调整型。当时的我被销售人员的夸赞所吸引,即使手头并不宽裕,我还是找朋友凑够了钱买下了它。这套我很少穿,因为穿起来实在太麻烦,而且长时间穿着还会让我感到呼吸困难。多年过去,它依然在衣柜里占据着一席之地,每次搬家我都得带着它,却又舍不得丢掉。
后来我反思,为何当时会如此执着地购买它?答案源于我内心的自卑。尽管我在大城市工作,但我来自农村,这种根深蒂固的自卑感总是若隐若现。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能随父母去大城市生活的小伙伴,觉得她们见识到了许多我所未曾接触过的事物。每次看到她们回来时身上的新潮玩意儿,我都会觉得外面的世界比我的世界更加蓝亮。久而久之,我的心如同坠入尘埃之中……
很多时候,自卑是一种难以察觉的习惯,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自卑。
我没想到小时候的这种匮乏感,会在长大后依然影响着我。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些社交恐惧,因为我觉得周围的人都过得比我好。看着别人住着地段优越的房子,开着私家车上下班,而我却只能挤公交地铁;别人的手机随意更换,而我却舍不得换掉用了几年的手机。那个时候,我甚至给自己贴上了“我就是比不了别人”的标签。内心的不服气和想要证明自己的欲望让我感到内心空洞迷茫。
如果内心无法自洽,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后来,当我开始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我学会了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向外寻求满足。我发现自己对物质的渴望正在逐渐减弱,不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白。现在的我更加遵从内心的声音,量力而行。
我想,我们常常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总想和别人比较,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欲望太多,而忽略了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或许你现在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但你可以静下心来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或许你现在还买不起名牌包包,但你可以想想你已经拥有的那些宝贵之物。也许你觉得现在的自己还不够好,但你可以去认可自己在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收获……
对于幸福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幸福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是自己给予自己的而非外在的任何一件事物。人生真正的幸福是那种灯火阑珊处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无论人生还是爱情平平淡淡才是真。
的确与别人比较幸福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答案不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去收获吧。人生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知足与不知足之分你若保持简单生活就会如同童话般美好你若让生活复杂化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迷宫。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而是要活出自己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