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令人深省,对教育事业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再看意大利影人导演克里斯提诺波顿所拍摄的影片《听见天堂》,这部作品触动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见天堂》以一位因意外失去视力的小男孩米可为主线,展现了他在特殊环境下的成长历程。影片中,米可的故事被导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长期以来的工作伙伴、意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师米可·曼卡西的经历所启发。影片中,米可在与世隔绝的学校中成长,因为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偏见和,他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灵的重压。正是这样的逆境中,米可和他的同伴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追求梦想的勇气。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尤其是温柔的唐老师和苛刻的校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老师以春风化雨般的人文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而校长则代表了行为教学,他对待学生的方式显得冷漠和刻板。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碰撞,直击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行为教学强调对行为的客观分析,忽视心理动机的探索。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纳金斯认为,正确的反应需要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有时甚至会采用的方式。而人本教学则完全不同,它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唐老师就是这种人本教学的代表,他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使得孩子们放下了斗殴,团结一致去寻找自己的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内心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唐老师的人文教学理念正是感动了观众的地方。对于那些身体有缺陷、对生活感到沮丧和迷茫的孩子们来说,这种教学理念如同一道温暖的光芒,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影片所展现的教育理念背后,洞悉了人生百态,让观众无限感慨与触动。我国著名文学家余秋雨说:“优秀的电影在于描述人生百态。”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教育对孩子们身心的影响。电影以直接的叙事手法,引导观众思考人生。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们看到了缺陷人生的艰辛和苦涩,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与梦想的力量。
偶然性的突然出现,让我们更加感恩生活、感恩过往。米可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在逆境中,米可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希望之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最终完成了伟大的节目表演。这一切告诉我们: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们要感恩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所有经历,因为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听见天堂》这部电影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我们要接受、理解孩子,做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我们要宽恕、包容孩子,成为他们最知心的心灵伴侣;我们要鼓励、肯定孩子,让他们微笑自信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听见天堂》这部电影不仅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还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所蕴含的人生百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正如郑渊洁所说:“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范和引导。”让我们一起在教育的事业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