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个半世纪之前,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根据原子质量,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一壮举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门捷列夫或许未曾预料到,他的形象会在遥远的东方,以生动的动画形式出现在一部的纪录片中,引导观众探索元素发现的历程。
今年六月,一部名为《门捷列夫的化学之旅》的科教类纪录片在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该片以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的动画形象为主线,通过充满趣味性的知识介绍,向广大观众普及了化学的基本知识。影片内容从有毒元素的威力和功用,到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关键作用的碳、硅、、铁等元素的背后故事都有所涉及。
不同于传统的科教纪录片,这部作品以幽默风趣的解说、活泼动感的配乐以及色彩丰富的画面打破了观众的常规印象。其总导演李金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虽然不是科学领域的专家,但当我想要将这些科学知识传递给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时,我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冲动。”
“文”导挖出“理”的“冷知识”
在人们心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常常与80后、90后的学生时代相联系。而李金炜的创作路径也与此有些许不谋而合。他早先执导的《我的牛顿世界》聚焦于体育运动中的物理知识,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这也为《门捷列夫的化学之旅》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不同于常人对于文科导演的刻板印象,李金炜实际上是一位文科出身的导演。尽管他没有专业的科学背景,但他依然在制作这部纪录片时展现了非凡的专业素养。他谈到:“这个片子的难点在于剧本创作阶段。我虽然是文科出身,但我会尽我所能去弄懂其中的科学道理。”为了准备这部纪录片,李金炜每天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有趣的知识点,再与相关专家进行核实。
“未来的化学家或许就在‘门捷列夫’的观众中”
在《门捷列夫的化学之旅》中,细心观众或许会注意到每集都融入了“元素”。如古代皇族取名中的生僻字、古代银针验毒的化学原理等故事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李金炜表示:“‘元素’是我创作此类纪录片的重要点。”
尽管科教类纪录片对于观众的门槛较高,且缺乏先天的故事性和话题度,但李金炜仍然坚持探索和尝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不断提升这类纪录片的档次,让国际观众也能看到的优秀作品。他甚至在一次与国外纪录片公司的交流中,谈及了从宇宙空间站直播地球的项目:“也许我们做科教纪录片的意就是把更多有潜力的‘宇航员’带到他们的‘空间站’。”
对于《门捷列夫的化学之旅》,李金炜表示这并不是一部大制作、大体量的纪录片。但它依然承载了他对科学教育的一份微小但重要的贡献。“或许,的未来伟大化学家就在‘门捷列夫’的观众之中。”他如此说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相关内容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一经采纳,必有酬谢。联系微信:ihxdsbnews,QQ:xxxx(填写具体QQ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