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纪实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铁中府河学校小学部的一则教学动态引起了社会关注。该校六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学生们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后的读后感。孩子们真挚的文字触动了众多网友的心弦,引发了大家对教育价值的深思。有网友感慨道:“真善美的标准,历久弥新,不曾随时代变迁而改变。”课本中的篇章依旧能够一次次地触动人心。
教育者心声
对于许多人而言,儿时读过的课文与书籍是人文启蒙的起点。那时我们或许还不懂其中的深意,但正是这些课文,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也开启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随着时光流转,经历世事,我们才逐渐领悟到那些泛黄课本中蕴含的智慧。本期故事中的三位同学,他们的成长与时代变革紧密相连。无论是瞬息万变的现实,还是那些陈旧的课本,都在无声中影响着他们,引导他们回忆起人生最真实的意义。这正是经典教育的价值所在。
成长轨迹的印记
回顾成长之路,我们会发现儿时的课文如影随形,记录着我们的变化与不变。曾经的语文课本中,那些文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在青涩的年纪,优美的文字以我们无法企及的方式表达着深情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华美,更是人生的百态、情感的冷暖、对世界的理解。就像小时候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们当初只感受到生活的坚韧与直面未来的勇气;长大后,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课文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人生的导师。在如今信息繁杂、注意力被碎片化传播拉扯的时代,儿时读过的课文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深刻、最远大的指引。那些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余韵悠长的回味;那些道理或许没有高深的阐述,却有着颠扑不破的真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诚实、善良、团结、努力、孝顺等品质,都是我们在儿时的课本中学到的宝贵财富。
学生的感悟
这就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变化与不变。儿时的课文,我们用数年的时间去阅读,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体悟。或许这就是学习的真谛所在。在体悟中,我们逐渐明白,尽管人在成长,但内心的本真却始终如一,熠熠生辉。正如曾经语文课本中的那篇《读书的乐趣》所描述的,“虽然书页朴实无华,但它承载了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
本篇文章摘自《教育报》2023年4月11日第2版,作者为邓健桓。
邓健桓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以此为笔触,深情地描绘了成长与教育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思。